近年移動支付技術的迅速崛起,正是源于移動互聯網領域和金融支付領域的相互融合滲透。隨著第三代、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大量普及,移動支付業務在不受時間、地點限制的電子商務中彰顯出巨大的發展潛力。
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憑借自身優勢和多年的行業積累,在移動支付領域,特別是NFC技術的應用廣泛與三大運營商、第三方支付平臺尋求合作,提出了基于NFC技術的移動支付整體解決方案。目前,已在眾多校園、企業、城市公交推廣應用。
NFC應用場景
多卡合一:一張NFC-SIM卡匯集銀行卡、信用卡、門禁卡、會員卡等,實現手機移動支付的社會化應用,一卡在手輕松無憂。
雙向通信:NFC支持雙向無線認證和通信,NFC手機可模擬讀卡器,進行讀卡、寫卡操作。
移動互聯:將NFC技術與第三代、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相結合,實現空中發卡、空中充值、空中圈存、卡信息查詢、以及其他移動互聯增值服務。
節約成本:NFC技術將智能IC轉為手機中的應用,節省卡片成本。用戶的發卡、充值等過程均通過客戶端自助完成,管理者可減少相應的人力、設備投入。
NFC移動支付的架構由可信服務管理平臺、行業應用系統、業務受理環境、用戶終端4部分組成。
可信服務管理平臺
運營商TSM平臺:由運營商集團提供的開放服務管理平臺,可提供應用發行管理和安全模塊管理等功能,為實現行業合作、支持“一卡多應用”建立的一套完整的“空中發卡”和應用管理體系。可以支持多種業務平臺的接入,為業務提供方提供安全的發卡渠道,實現應用和安全域的管理。
行業SP TSM平臺:由新開普提供的行業應用服務管理平臺,可受運營商TSM平臺委托,管理SP卡應用、SP客戶端、輔助安全域。提供SP行業應用管理、用戶個人化服務,為用戶提供行業應用服務,為SP提供商、系統管理提供管理門戶,為行業應用服務提供通信通道。
行業應用系統
由新開普提供的行業一卡通業務系統,為最終用戶提供卡片個人化數據及行業應用服務,包括校園一卡通系統、企業園區一卡通系統、運營商手機一卡通集中平臺、金融IC卡行業應用服務平臺、城市通綜合管理平臺、智能公交行業應用系統。
業務受理環境
目前,新開普提供的CPU卡終端,讀卡器、消費POS、門禁、考勤、公交車載機、水控、無線聯網門鎖、通道設備等都支持NFC功能。
用戶終端
手機錢包客戶端:開通NFC手機錢包業務的用戶可通過運營商提供的手機客戶端瀏覽運營商TSM平臺發布的各種應用(如銀行卡、公交卡等),并進行上述應用的動態下載及管理。
SP客戶端(App):由新開普提供,在應用下載時下載并集成到運營商手機錢包客戶端中;用戶通過APP完成行業應用的卡操作,包括卡片余額/消費記錄的查詢、空中圈存、自助繳費,以及其他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。
NFC校園應用
師生可使用NFC手機替換現有的學生卡,應用于校園門禁,食堂、超市消費等應用場景,并可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空中發卡、空中充值、空中圈存、繳納水電費、消費充值記錄查詢、自助掛失等操作。
NFC企業應用
企業員工可使用NFC手機替換現有的員工卡,應用于企業園區門禁,員工考勤,會議簽到,停車場收費,食堂、超市消費等場景,并可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空中發卡、空中充值、空中圈存,充值消費記錄查詢、自助掛失等操作。
NFC公交應用
市民可使用NFC手機替換現有的公交卡,應用于城市公交、地鐵、出租車等出行方式的消費,并可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空中發卡、空中充值、空中圈存,充值消費記錄查詢、自助掛失等操作。
北京郵電大學的校園一卡通系統于2011年建設,涵蓋消費、門禁、水控、圖書館、大門出入等系統,使用16K的CPU卡,發卡人數4萬多人,于2014年升級為NFC系統。
2014年學校建設一卡通系統,系統采用以CPU卡為主卡,移動NFC手機卡為副卡,采用兩種卡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用,是國內首家實現空中業務的NFC手機一卡通系統。
由新開普建設,于2014年上線。系統包括公交綜合管理中心、NFC應用平臺、支持中國移動和包支付及公交IC卡。
于2013年12月中標并承建,發卡量20萬張,涉及各類硬件終端1200多臺,支持M1卡、CPU卡,并兼容PBOC2.0標準與交通部標準。2014年7月對寶島通平臺進行升級支持NFC應用。
2011年10月建設并初步投入運營,采用中國移動手機支付標準的2.4G+13.56M的雙頻讀卡技術,并采用GPRS無線通訊技術,無線充值POS終端、空中圈存等多項業界領先技術應用,終端數量共計1700多臺。此系統于2014年升級改造為NFC手機支付系統。
新開普作為該項目的承建方。市民可用NFC手機乘坐178條公交線路的4500余輛公交車、地鐵1號線和2號線,并在全市763個停車區的2.7萬個停車位和1000多個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點、600余個商業網點進行消費支付。